“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桐城六尺巷考察时指出,六尺巷体现了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要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场所,发挥好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传统美德的作用,营造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环境。
图为四湾社区和为贵文化墙
传承“六尺巷”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治理,是一门大学问。尤其在基层,很多矛盾纠纷大多是由邻里纠纷、环境卫生、鸡毛蒜皮等小事引发的,稍不注意就导致小事变大,引起矛盾升级。基层治理必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湾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开展形式多样、贴近居民的传统文化宣传活动,以柔性的方式滋养人心、润物无声,使其在教化人、培育人,凝聚向上向善价值取向、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特殊作用。“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深挖优秀传统文化,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调动多元社会治理主体力量,四湾社区携手10家联盟企事业单位,成立了党建联盟,通过“微和春风矛盾调解”“红色议事厅”“书记面对面”等协商活动,将居民矛盾及时化解在细微处、小事中,民有呼我必应,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图为四湾党建联盟微心愿项目认领仪式
传承“六尺巷”精神,和风细雨化解矛盾纠纷。邻里纠纷无小事,矛盾调解促和谐。远水不如近河,远亲不如近邻,抬头不见低头见,只有和睦相处,邻里之间才能舒心地生活。四湾社区将“谦和礼让”“和为贵”的处事理念深度融入乡规民约中,规范群众言行举止,设立和为贵文化墙,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矛盾。开展系列邻里志愿服务,教育引导群众遛狗必牵绳、粪便随时清理,成了居民养犬的共识;乱丢垃圾、乱晾晒行为大家也都好言相劝……这一切的改变,都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文明约定。以文化润民风,以礼让促文明,让六尺巷等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寻常百姓家。
图为调解员季金梅分享调解案例
传承“六尺巷”精神,开辟基层治理的新路径。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深厚基础和重要支撑,工作量大面广,与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四湾社区始终把“两委”班子、党员、志愿者三支队伍建设作为夯实基层党建基础的“先手棋”,花大力气、下真功夫,深入领会六尺巷典故中“谦和礼让”“和为贵”理念,设身处地探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深入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与群众真诚相交,做群众的贴心人、暖心人,构建和谐干群关系。在小区治理志愿服务中,设置了小区“停车秩序劝导岗”“邻里纠纷调解员”“环境卫生维护员”等,开展文明劝导、小广告清理、矛盾调解等工作。通过实施文明实践“五单”法和推行志愿积分兑换制度,让志愿者管理焕发新活力,为志愿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下一步,四湾社区继续将传统的文化和现代的治理相结合,将“六尺巷”精神融入基层治理各领域,让社区的每一寸土地都能生长出和谐的花朵,每一条小巷都能成为传递“六尺巷”精神的纽带。
中共芜湖市鸠江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芜湖市鸠江区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