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提升调解员的履职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针对辖区群众诉求多样、矛盾纠纷多发、调解力量单一等问题,湾里街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党建+”家文化理念融入社区治理,用“家”的概念打造社区共同体,走出了一条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新路径,有效将矛盾吸附化解在基层,为基层治理注入“家力量”。
“家事”“家人”主动报。一方面依托基层治理体系,完善社区网格化架构体系,规范划分6个网格,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的优势和作用,线上线下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民情民意收集等工作。另一方面突破场地人员限制,利用聚贤亭、协商议事角、协商工作室等平台,网格支部书记、微网格员、“护万家”巡逻队员等作为“信息收集”载体,鼓励社区居民主动提出问题或建议,由“坐等上门、被动调解”转变为“主动排查、主动解决”,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有效防止了矛盾纠纷激化复杂化。截至目前共收集到205条问题,解决了197条,强化了“上下联通”的工作格局。
“家事”“家人”不外扬。着力构建多方沟通渠道,增强物业与居民间的双向互通,通过“物业在身边 书记在家门口”、“物业经理接待日”、“三方议事会”等活动搭建物业与居民的深入对话平台,组织小区党组织、物业、业委会和居民代表定期召开协商会议,由社区党委、街道联系点领导、物业经理与居民“面对面”问答,促进问题“即诉即办”,真正做到了“矛盾不出家”,“家事家解决”。今年以来,共开展协商会议31次,解决群众难题95件。
图为“一家人”矛盾调解协会交流会现场
“家事”“家人”齐协商。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探索方法、总结经验,成立“一家人”矛盾调解协会,由区街退休干部牵头,每周五驻点矛调工作室开展群众调解工作。她们不仅有着丰富的矛盾调解经验,更是辖区的老熟人,通过找准当事人间的“破冰点”,巧用“感情牌”,靠着“调解靠大家”的方法有效防范小矛盾激化为大问题,至今已接待26次,调解了邻里之间因漏水引发的矛盾问题、老人赡养问题、夫妻感情不和等纠纷共17件。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员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督促社区人民调解员,纪检委员切实提高自身业务技能,为社区开展‘诉源治理、多元解纷’添油助力!
中共芜湖市鸠江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芜湖市鸠江区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