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湾里街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积极探索创新理论宣讲工作,从队伍到内容到宣讲形式,着力破解“谁来讲”“在哪讲”“怎么讲”等难题,持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往“实里走、深里走、心里走”。
湾里街道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大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基层筑牢团结奋斗“主心骨”。为了更好的夯实基层理论宣讲工作,街道整合各方宣讲力量成立了13支由辖区理论宣讲骨干、退伍老兵、好人、党员代表、青年志愿者为主体的“红润宣讲团”、“闪闪红星”宣讲队、“军徽红”崇光宣讲团、“友邻先锋”在职党员宣讲队等红色宣讲队伍,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华强社区在2023年3月成立的一支由退役老兵组成的“军徽红”崇光宣讲团深受百姓欢迎。通过退伍老兵为党员上党课,将湾里红色故事带到百姓家。老兵们结合亲身战斗经历会,以“老兵”视角、用“老兵”语言,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宣讲方式,将“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精神内核根植到广大居民群众心中。“军徽红”崇光宣讲团已开展宣讲5场次,听众达300余人次。
理论宣讲要根植生活、贴近群众,才能出新出彩,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湾里街道宣讲的“法宝”正是准确把握宣讲对象,将党的创新理论用说新闻、讲故事等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出来,把“大道理”转化成居民能听懂的“小故事”。街道每场宣讲,都会精选最贴近宣讲对象的话题,用“政策+本地实际”解答群众心里的困惑,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有所思、有所悟、有收获。“大家讲得真好,结合我们身边的典型事例,讲得都是与我们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事,我很爱听,也能听得懂!”合南社区李阿姨大拇指直竖。……“书面语”转化成“大白话”,把“普通话”转化为“湾里话',通俗的语言、鲜活的故事,宣讲的大大实效性提高。
“行走的板凳课堂”是街道“金牌翻译”宣讲团特色品牌,这个“课堂”通过切合居民的场景、贴近群众的语言,以家门口唠家常式地宣讲,将党课知识宣讲与身边活生生的事例结合起来,将照本宣科变成居民想听、爱听、听懂的内容,坚持宣讲本土化原则,用“土话”讲最新政策、理论,让居民听起来更亲切,也让年龄大的居民更加容易听懂,更易于消化吸收。2023年“行走的板凳课堂”开展宣讲16场,受众达2000余人次,并入选为芜湖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
打造线上宣讲阵地,街道充分利用新媒体宣传平台优势,创新宣讲方式和传播手段,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云”宣讲,打破宣讲的“围墙”,让固式宣讲拓展为随时随地的空中讲堂。像“智慧化”宣讲,利用微信群、QQ群、电教远教、小区广播、LED屏等全力抓好全街党员干部党的理论“在线学习”;“沉浸式”宣讲,用“微视频”讲好“大道理”。街道邀请老兵、专家学者、优秀宣讲员、老党员等拍摄系列微宣讲短视频,用贴近生活的剧情,熟悉亲切的乡音,将党的创新理论传递到到基层每个角落。2023年以来,街道拍摄理论宣讲微视频4个,其中《步履不停》微视频在全省第十六届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评比活动中荣获三等奖。
线下,街道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主阵地,在下辖社区分别打造“共享集市”、“行走的板凳课堂”、“1890”移动服务、楼门对话、乡贤文化长廊、凤彩公益“鸣”享集市6个固定线下宣讲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教育活动,受众覆盖整个辖区。2023年以来已举办理论宣讲72场,受众人数达8000多人次。
思想光芒照亮前路,学习热潮涌动湾里。进机关、社区、校园、企业、党员家中……湾里街道理论宣讲渗透基层一线,用透彻的分析、生动的讲解,让新时代党的声音传播得更响亮。
中共芜湖市鸠江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芜湖市鸠江区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