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沈巷镇创新志愿服务“网格化”模式,根据居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制定小菜单、开设小课堂、组建小志愿队、解决小困难、点亮小梦想,常态化开展精准服务,助力全镇工作提质增效。
制定小菜单 文明实践有制度
居民下单我接单,精准服务解民烦。基层治理是乡村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为充分发挥文明实践工作在基层治理中的引导作用,今年以来,沈巷镇深入实施“五单”法,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平台,定期推出文明实践活动“套餐”,面向群众接受线下“点单”服务。为精准对接群众志愿服务需求,各实践站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广泛收集群众实际需求,量身打造“定制”菜单,让活动既“可口”更“合口”。“居民点单、议事点统单、实践站派单、志愿者接单、居民评单”的工作模式,让居民群众从“观众”变成“主角”,更直接深入地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和村居社会治理。
图为进行“议事点统单”
开设小课堂理论宣讲有阵地
没有严肃的讲台,没有官方的讲稿,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车间工厂或是村民家中,理论宣讲志愿队伍与老百姓围坐一起,政策普及、矛盾调处、移风易俗等微宣讲小课堂不断呈现,沈巷大地处处涌动着学思践悟的思潮。今年以来,沈巷镇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依托23个实践站,打造风格各异、类型多样的微宣讲小课堂。通过“送课上门”“政策入户”的方式,创新理论宣讲方式,引导居民群众愿意听、自主学,不断延伸基层理论宣讲触角,推动形成“网格+村+镇”的三维宣讲体系。
图为开展基层微宣讲
组建小志愿队志愿服务有队伍
沈巷镇采取“1+2+6+N”的志愿队组建模式,以镇党委为指导中心,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村居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统筹各方资源,凝聚志愿力量,下设镇级“蒲公英”好人志愿服务队、“绿樱桃”微传媒志愿服务队等6支志愿服务队伍,鼓励村居按照居民需求组建志愿服务队。同时,全镇引导居民群众发挥自身特长和职业特性,自发加入志愿者队伍,在志愿服务的大舞台上尽其才、显其能,在服务他人中实现个人价值,全镇形成了“人人争当志愿者、事事都有志愿者”的良好社会氛围。截至目前,全镇共吸纳志愿者200余名。
图为志愿者参加送餐服务
解决小困难民生改善有保障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沈巷镇坚持以解决群众难事为重要导向,聚焦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重点关注辖区“一老一小”,结合“暖民心行动”,多举措全方位推进志愿工作,让社会服务更有温度。一方面,全镇以“微心愿”行动为切口,积极精准对接留守儿童、困难儿童等实际需求,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爱心帮扶,不断健全完善青少年服务机制,搭起儿童“暖心桥”。另一方面,全镇设立多处“老年助餐”点,以保障独居老人等特殊长者群体需求为重点,采取集中就餐、送餐到户的方式,保障老年群体的生活需要,让长者安心,家人放心。其中,保圩乡贤暖心食堂作为典型案例受到一致好评。
图为保圩乡贤暖心食堂
点亮小梦想科普教育有平台
沈巷镇依托辖区儿童之家、江北书院、乡史馆等公益性文化阵地,为全镇青少年搭建科普平台,助推趣味科普与“双减”教育深度融合,培育青少年儿童的科学兴趣,点亮青少年成长小梦想。全镇依托丰富多彩的实践课程,利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粮食安全日”等重要节点,充分发挥儿童之家科普主阵地作用,全方位开展志愿服务宣传,举办各类科普活动,让青少年们近距离感受科学的趣味性。依托沈巷镇现代农业产业园等户外基地,打造特色鲜明的“农情课程”,广泛开展农业科普、春耕研学等活动,带领少年儿童体会劳动乐趣。同时,全镇还围绕文明实践活动,结合防灾减灾、应急避险、食品安全等青少年关切问题,开展科普报告、义诊咨询、青少年科技教育等公益性科普服务,让广大青少年学有所成。
图为开展“粮食安全日”科普活动
下一步,沈巷镇将不断健全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加强与驻镇单位的互联共建,广泛倾听群众诉求,切实让志愿服务工作走近群众、贴近生活、服务万家。
中共芜湖市鸠江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芜湖市鸠江区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