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镜头】沈巷镇:“15分钟”精细服务圈,擘画乡村美好生活图景
来源:鸠江区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23-11-06 09:00

“15分钟”生活圈,是指以村居(社区)为单位,15分钟在居住地步行、骑自行车、驾驶机动车可达的范围。自“暖民心行动”开展以来,沈巷镇结合“暖民心行动”,配备文化活动场所、健身场所、就业驿站等公共服务设施,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化管理。

“15分钟”就业圈,打造就业“新模式”

沈巷镇依托沈巷社区、雍镇社区、五显集社区等镇域三大社区就业驿站,全力搭平台、拓岗位、优服务,多途径为求职者提供就业帮扶,为企业做好用工输送服务。“就业驿站”设置驿站志愿者,为求职人员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用工登记、求职登记、创业指导、培训登记等“一站式”就业服务,打造“三公里”就业圈,实现“15分钟”充分就业。“一站式”服务促进劳动力由传统的苦力型、短工型就业向技术型、稳定型就业转变,切实帮助镇域群众增加就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实现稳就业“暖民心”。


开展就业招聘活动

“15分钟”阅读圈,打造精神“新补给”

沈巷镇积极探索乡风文明新模式,持续拓宽阅读文化阵地,高度融合沈巷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家书屋、江北书院、儿童之家等文化教育平台,推动阵地资源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度融合,结合“老有所学”“安心托幼”等暖民心行动,打造“15分钟”乡村文化振兴阅读圈。全镇立足“江北强镇、农业重镇”的发展定位,根据群众的实际要求,多方收集采纳意见建议,聚焦思想建设、蔬果花药种植技术、畜牧养殖技术、应急安全等方面,因地制宜开展图书选配,让农民成为“乡村阅读”的“主角”。


开展阅读活动

“15分钟”文化圈,打造惠民“新场景”

用文艺温暖民心,让文化普惠群众。沈巷镇高度重视“文化惠民”工作,开展更为丰富、更有质量的文化活动,将“戏台”搬到居民身边,让群众主动“登台”表演,变“被动”观赏到主动参与,变“文化礼堂”到街角村落,全镇“文化惠民”的“场景”不断刷新。一曲“打莲湘”唤起不少长者的记忆,也让当代新青年了解到非遗文化的魅力,近年来,沈巷镇深入挖掘地域特色,着力打造“老少皆宜”的文艺精品,让居民群众不仅能“看个乐子”,更能感受到“乡土情怀”,进而助力乡村发展。


开展文化惠民活动

“15分钟”健身圈,打造健康“新形态”

沈巷镇着力打造“15分钟”健身圈,持续推进“三个一”全民健身活动,盘活休闲广场、酷动健身会所、沈巷中心小学操场等运动阵地,推进与学校、小区、现有公共设施共建,打造“快乐健身”样板点。同时,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策划系列主题鲜明、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比赛活动。截至目前,全镇共新建全民健身路径15处,完成体育强省“三个一阵地建设”,建成“百姓健身房”1处。今年以来,共开展拔河比赛、乒乓球比赛等各类文体活动50余场,不断打造居民身体健康“新形态”。

 开展乒乓球比赛

“15分钟”就餐圈,打造为老“新品牌”

沈巷镇积极整合调动辖区资源,探索“为老”服务新模式,以“志愿服务+暖心食堂”的模式,从解决就餐等老年群体基本需求入手,打造“暖心食堂”志愿服务品牌。全镇“暖心食堂”采用“政府补贴一点、社会赞助一点、村民自费一点”的模式,鼓励社会各界关心关爱老年人群体,目前,已有多家爱心企业及个人加入建设暖心食堂的行动中。同时,辖区低保、特困供养、优抚、计生奖励家庭中的60岁以上居民按优惠价就餐,将群众“身边食堂”建设成为老年人理想的生活乐园和推进移风易俗的文明窗口。

开展“老年助餐”行动

中共芜湖市鸠江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芜湖市鸠江区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所有内容版权归鸠江区纪检监察网站所有,未经同意不得使用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CP备案:皖ICP备20200192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