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是基层群众幸福之基、和谐之本,更是乡村振兴的必答卷。近年来,汤沟镇前进村多措并举,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建设前进水庙、保障基层治理、送文化下乡等方式,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菜篮子满起来、旧风俗易起来、新文明树起来,构建了“利”民、“便”民、“惠”民、“安”民、“乐”民、“暖”民的乡村新环境,让乡村治理答卷写满“幸福感”。
村规民约树方向保障机制来“利”民。前进村根据村情实际情况,通过广泛听取村民意见、综合村居发展方向,制定本村村规民约。用精炼的语言、接地气的方式为村民在土地管理、社会治安、移风易俗、婚姻家庭、环境卫生及公共设施管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各方面内容树立了“方向标”。在村里创新的提出“一核引领,‘两长’联动,三网共治”工作思路,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织密织牢基层治理网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关键作用。让各项政策落地落实,让各项机制运营起来,将“利”民作为工作实效和导向。
图:前进村开展朱大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动员会
马甲穿挂在村里志愿服务在“便”民。“大爷您家最近还好吧?”“大娘刚买菜回来啊,我帮您拎回去吧!”在前进村随处可见的是鲜艳的“红马甲”,是奔走在村间路头的志愿者。前进村积极组织成立“志愿前进”志愿服务队,通过“两委干部带头做、乡贤能人来充实、五老人员勤坐镇、学生来村注活力”的方式充实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目前已招募志愿者30余人。他们穿上红马甲,在环境清理时当好“清洁员”,在矛盾处理时当好“调解员”,在理论学习时做好“宣讲员”,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00余次,为前进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方便。
图:志愿者走访入户进行政策宣传
场地建设提档次 环境设施助“惠”民。村里以《鸠江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为抓手,对传统水庙、健身广场、最美乡村进行了系列提升建设工作。新修好的水庙在夏日为村民带来欢乐无限,打造好的健身广场成为茶余饭后的乡村大舞台,热烈的广场舞队、小憩的老人孩子伴着晚风享受着乡村的美好。通过打造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朱大村,让乡风文明擘画在美丽的“文化墙”上,建设在清新的“小路栏”上。
图:前进村朱大村文化墙
基层治理出实效 不出村居可“安”民。通过在村建立“小板凳议事会”制度,以入户“拉家常式”的讨论,实现大家事、大家议,开展有温度、接地气的议事体制,通过“村部里开一会、板凳上议一会、家门口聊一会”让村民不出村就能解决问题。通过镇上牵头、司法所保障、村居开展“法律明白人”的队伍建设,让法治理念入脑入心,通过人民调解员的队伍保障,人民调解协议书、卷宗的材料保障,村居调解、事后回访的程序保障,让村民真正知法懂法用法,“小事不出村”。
图:前进村前保自然村开展接地气的“小板凳议事会”
活动多样喜见闻精神建设旨“乐”民。前进村依托“我们的节日”、新时代文明实践日等契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平台,开展送文化下乡、最干净家庭评比、好婆婆好媳妇评选、道德讲堂等各类活动50余场。制定朱大村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度,细化评分细则,确定专人进行积分管理,定期开展积分兑换工作;开展“最干净家庭”评选活动,引导村民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对庭院、房前屋后进行卫生清洁。实施“工作两委一带头、积分三月一兑换、广场路墙三提升、评比一月一开展”的“1-3-3-1”形式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让他们在活动中涵养精神情趣、提升生活质量。
图:前进村开展道德讲堂暨“最干净家庭”评选表彰大会
民生行动有落实基层工作为“暖”民。“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让农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村里聚焦“人、地、钱”,在“三农”上花心思,做文章,开展整村土地集中流转,盘活土地资源。集体经济创收160万余元,农户的田亩租金由原来400-500元提高到目前500-600元每亩,为群众增收合计49万余元。持续推进“10+3”暖民心行动,打开家门口的“就业路”、修建家门口的“停车场”,让老年助餐、老有所学等系列暖民心行动为村民所知更为村民所用。
图:前进村朱大村快乐健身场地
漫步在今天的前进村,清澈的塘口倒映着成片的绿荫,整洁的路面树立着文明的新风,温馨的家庭小院、友善的邻里亲朋,在清凉的夏日晚风里飘来轻快的音乐、在平整的乡村广场上享受恬静的美好,一幕幕展开着的正是属于前进村的乡村治理“新答卷”。
中共芜湖市鸠江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芜湖市鸠江区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