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沈巷镇裕溪社区创新运用“小板凳”工作法,把为民服务的直通车开到群众的心坎里,做到让群众满意、让群众舒心、让群众信任,共同架起党群“连心桥”。
“小板凳”微服务,畅通民情直通车。一个本、一支笔是裕溪社区工作人员的标配,两人成组、三人成群,通过“小板凳”唠家常将服务触角伸展到居民家门口,从以往的居民走进社区服务中心提出诉求,转变为社区工作人员主动走到村内和居民坐下来交流谈心,进一步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共建共治,不断提升基层社区治理效能。
密切联系群众,“小板凳”上听民声。如何让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更畅通一些?裕溪社区党委始终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坚持立足实际,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通过“小板凳议事队”,变“干部说了算”为“大家商量着办”,通过“收集—协商—落实—反馈”的治理闭环,最大限度激发人民群众的自治热情,让农村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关注民生问题,小板凳上讲政策、问民需。社区事务繁杂琐碎,怎样有效传达上级政策?怎么了解民情民意、解决居民烦心事?裕溪社区党组织利用搭建的“小板凳议事会”平台,将政策宣讲、民主议事、建言献策等内容融为一体。针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当前各项工作,倾听群众心声,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化解,群众意见建议及时反馈。
共商共治,“小板凳”上促和谐。裕溪社区充分整合社会组织、辖区单位等多方资源力量,灵活召开“小板凳”议事会,使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参与讨论决策,看到问题实实在在解决在现场,激发出居民参与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议事会现场,居民在闲聊中纷纷充当“和事佬”“传话筒”,准确“通报”近期社区内发生的大事小事,协助网格员将左邻右里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使“邻里之间搭把手、互帮互助显温情”成为常态,邻里关系日渐升温,有效促进和谐社区建设,居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开门”找问题,寻求解决方法,已成为裕溪社区“小板凳议事会”的重要内容,也是通过提升农村治理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文明城市创建,实现惠民利民目标的重要措施。通过面对面交流,现场摆问题、议对策、解难题,建立起居民群众需求导向机制,形成“收集-协商-落实-反馈”的治理闭环,实现了能办的事项当下办、转办的事项代理办、不能办的事项耐心告知怎么办,为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
众人的事,众人商议。几张小板凳,畅通了听取民声、了解民意的渠道,拉近了党员和群众之间的距离;坐在一起谈问题,为社区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
中共芜湖市鸠江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芜湖市鸠江区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