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韩思宁
图为成群的藏羚羊在可可西里觅食。 马铭言 摄
图为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藏羚羊幼仔与人互动。 祁增蓓 摄
日前,栖息在我国西部青海三江源、西藏羌塘、新疆阿尔金山等自然保护区的藏羚羊,开始向可可西里腹地卓乃湖方向迁徙产仔,今年开始的迁徙时间较去年提前9天。截至5月8日,迁徙的藏羚羊已超过270只。
这是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长途跋涉。临近产期的母藏羚羊踏上前往可可西里卓乃湖方向的旅程,克服重重困难,只为顺利到达目的地产仔。7月至8月,母藏羚羊就会带领一个多月大小的藏羚羊,从可可西里出发,历经数百公里,返回它们的原栖息地。不论来时还是回家,藏羚羊的路途都遥远又艰辛,它们不仅要经受来自狼、棕熊、天上猛禽等天敌的威胁,还会受到洪水等恶劣环境的影响。据了解,最后能生存下来,返回到自己栖息地的小藏羚羊可能只有20%到30%。
用心用情,默默守护“高原精灵”的生命之旅。藏羚羊生性胆小,特别是迁徙中对周围人类活动和天敌极为敏感。为此,三江源国家公园可可西里管理处安排保护站工作人员在迁徙路上,采取短暂交通管制、禁止鸣笛、巡护救助等措施,让藏羚羊在迁徙途中尽量不受人类干扰。产仔季到来后,管理处工作人员除了要守护母藏羚羊安全,还会去野外搜寻施救失去母爱、与母藏羚羊走散的小藏羚羊,并对其进行救助和精心喂养,长大野化训练后再放归大自然。2018年以来,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建设了“生态之窗”远程网络视频观测系统,千里之外的工作人员通过摄像头就能实时观测藏羚羊迁徙、繁衍等情况,从而实现更加精准有效、及时有力的保护。
藏羚羊作为旗舰物种、基础物种,是构成青藏高原自然生态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国在可可西里不断开展大规模、高密度、高频率专项巡山行动,严厉打击一切违法活动,并不断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和拯救繁育,藏羚羊种群数量大幅增加,保护等级已从“濒危物种”降为“近危物种”。未来,保护这方脆弱又美丽土地的生态系统,我们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让藏羚羊的迁徙始终成为青藏线上亮丽的风景线。
中共芜湖市鸠江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芜湖市鸠江区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