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镜头】白茆镇:锻造三大引擎 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鸠江区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23-01-12 09:52

白茆镇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推进农旅融合,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跻身全省“115”乡村振兴示范镇。

一是锻造红色引擎。白茆镇是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皖江革命史中的许多大事都发生在这里。1930年在这里发生了著名的“六洲暴动”,打响了皖江人民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武装斗争“第一枪”。1945年新四军第七师师部在这里组建,迈出了皖江抗战“第一步”。1949年人民解放军27军“济南第一团”从白茆洲强渡长江,抢先在南岸夏家湖登陆,成为百万雄师渡江“第一船”。境内六洲暴动旧址及胡竺冰故居、永胜渡江烈士纪念碑、七师皖南支队司令部旧址等是芜湖市文物保护单位。因此白茆镇被誉为:“皖江人民的革命摇篮,共产党的活动中心。”

建党百年之际,白茆镇投入420余万元建成了“白茆红色传承馆”,展陈“六洲暴动、新四军七师组建、渡江第一船”等发生在白茆的红色故事。珍贵的文献资料、尘封的历史实物,再现了当年的光辉史实,形成了一道靓丽的红色文化风景线,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丰富的本土红色文化熏陶。2022年接待参观群众12000多人,有效培育了文明乡风,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是锻造产业引擎。一代又一代白茆人接续奋斗创造了今天的白茆,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镇经济社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2022年实现财政收入3680万元。

该镇引进了10亿元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龙头企业赛赫科技,以及鹏德包装、科耀玻璃、佐标智能等高端工业企业,山水环保、归舍设计、理坚工业互联网等三产项目。同时培育本土规上企业12家,去年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光明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2亿元。农业发展提质增效。3家公司承担了芜湖市级蔬菜生产基地项目,1家公司承担了省级蔬菜标准园建设项目,获得市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专业合作示范社1家、国家级专业合作示范社1家,培育出了“庄稼汉”“芜芦玉”“皖江东群”等驰名品牌,“芜芦玉”优质农产品荣获省名优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金奖,无公害“芜湖大米”供不应求,誉满省内外。

三是锻造生态引擎。白茆镇推动全面绿色转型,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新高地,实现“鸠”地起飞。

近年来白茆镇多管齐下,打出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组合拳”,建设生态白茆。套北乡旅基地4000亩油菜花竞相绽放,白茆洲“芜湖大米”稻穗飘香,蓝天、白云、村庄、河流,勾勒出一幅醉人的田园风光。位于农业产业园核心区的套北村不仅成为全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村,还是全省“115”乡村振兴示范村。该镇积极推行低成本、实用型生活污水生态治理方式,加强黑臭水体治理和生态修复湿地,实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加快人民城市建设,实施了复兴路、永定路、竺冰路亮化工程、竺冰路改造、小江环境景观提升等工程,“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成为集镇的一道风景线,镇容镇貌焕然一新。


 

美丽乡村建设方兴未艾。王埂中心村走“农旅融合”发展之路,流转土地1700余亩,境内“油菜花海”“彩色水稻”“芜湖大米”等农旅产业具有较高知名度,累计吸引游客近20万人,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达到185万元,成为“美丽乡村中心村的样板区”。三官殿小地心中心村打造“复水三官、天地人和”文化品牌,以“三产融合”发展为目标,引进庄稼汉果蔬有限公司连续多年开展葡萄采摘节活动,引进盛兰花卉有限公司开展蝴蝶兰花卉展,二龙塘水生态公园更是乡村旅游好去处,累计吸引游客近30万人。新建的六公里银杏大道和樱花大道,必将成为白茆又一网红“打卡点”。

中共芜湖市鸠江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芜湖市鸠江区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所有内容版权归鸠江区纪检监察网站所有,未经同意不得使用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CP备案:皖ICP备20200192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