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家风故事】湾里街道:祖传的“清贫”
来源:鸠江区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18-06-28 14:59

我伫立在街头,看着车水马龙与熙熙攘攘。有人驾着宝马、奔马,甚至法拉利,风驰电掣。有人穿着昂贵的名牌,低调而奢华。也有人上下搭配着拼凑的时尚,肩上的LV包包是那样地突兀,当名牌遭遇平凡,仿佛破旧的粗布衣服上打着一块绸缎补丁。满身尘土的农民工、提着扫把簸箕的环卫工、衣着朴素的陪读父母、安静度日的上班族在人流中匆匆走过。

世界是五颜六色的,有大富大贵,也有清淡平庸。都有着双手双脚,都怀揣着梦想,可为什么大家却大相径庭?莫非真有“生而为富,生而为贵”的先天注定?

我一直借口芜湖是个袖珍家居城市,从来都是步行上下班。今天细细看来,自己真的是城市之中的清贫一族。

我的清贫,是祖传!于是我的清贫,无力更改。

但凡信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人,大约离清贫不远了。而这句话正是我的祖传精髓。不是我的钱,不拿。不应得的钱,不要。虽然应得,但如果有更需要的人在,我还得谦让。满桌子的钱,左扒拉右划拉,拿到手的便所剩无几了。

儿时,长辈们教导“莫讨要”。别人的东西,再好再诱人,不能向别人讨要,更不能偷窃。想要什么,自己挣钱买去。于是看着别人吃好吃的东西,我只有默默地咽着口水。

中学外出住校时,长辈们教导“莫贫小便宜”。别以为是不值钱的东西,别以为是别人不在意的东西,别以为是谁也不知道的东西,就可以拿。是自己的,别弄丢了。不是自己的,该是谁的东西就还给谁。长辈们还常说“人在做,天在看”,弄得我始终觉得背后有一双大眼睛盯着我,心里恐惧了好久。只到后来,我告诉自己“那双眼睛是来保护我的,只要我不做坏事,那双眼睛就是温柔的。甚至我在遇到不幸时,那双眼睛还会第一时间来救我”,这才去掉内心的恐惧。

上大学时,刚报道没几天,收到爷爷的一封信,让我做一个“又红又专”对社会有贡献的人。1996年听到“又红又专”四个字的叮嘱,我差点笑掉大牙。然而我却照做了,因为无论多么好笑,那是爷爷的教导,是家里祖传。

工作后,爷爷不止一次托父亲带来“不要贪污”的叮嘱。当父亲每次严肃认真地告诉我“不要贪污”时,我都忍着不笑出声来。上班族真的无所不能了?我暗自嘲笑自己,想贪污,我有那层次吗?唉,要是有一天,我也能谈论“贪污”这样高层次的烦恼,那该多好啊。笑归笑,“不要贪污”这四个字还是深深地烙在心里了。

有时别人叫上我一起吃饭,或者别人给我一点小小的馈赠,我总是委婉拒绝。也许只是一顿饭,也许只是两瓶廉价酒,也许只是一袋茶,微小的不能再微小了。每次拒绝之后,我总要在心里面一次又一次地对爷爷说,爷爷你看,我没有贪污嗳。然后哈哈大笑起来,因为在爷爷的眼里,收别人一颗水果糖也叫贪污吧。

这也不拿,那也不要。我的收入真的只剩下工资卡。这也要付,那也要买,我的工资卡举步维艰。

钱不够了,那就呆在家里喝茶吧。如果茶叶也没了,就捧着白开水对着月亮写诗。

妻子受不了了,说,穷成这模样了,还得瑟。

孩子受不了了,感觉这个世界上最无能、最薄情寡义的人便是他的父亲了。

有时,我拍着桌子对孩子说,我能挣多少钱,我们就用多少钱。我工资买不起的东西,你就别眼馋了,馋也白馋。

孩子说,那我能干什么?

看——书——去!

是哟,我不仅将自己的一生过成了清贫,我还在不遗余力地贩卖清贫,而且堂而皇之地冠以“祖传”。

宁愿身上不穿名牌,也不愿意心中压着不安。就着诗句喝西北风,捧着凉水操心中国,不也可以人模人样地乐在其中吗?


 

湾里街道纪工委   李迁供稿 

中共芜湖市鸠江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芜湖市鸠江区监察委员会 |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或镜像
所有内容版权归鸠江区纪检监察网站所有,未经同意不得使用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CP备案:皖ICP备2020019216号-1